最近某券商的洗钱传闻闹得沸沸扬扬的,以致最后发了辟谣公告:
事实上,抛开这个洗钱传闻不说,日常证券业务的确存在被利用洗钱的空间,因此证券机构本身也是反洗钱义务机构,需要监测和报告洗钱行为。
今天我们就以FATF(联合国反洗钱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发布的《证券业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评估指引》及其他相关国际反洗钱指导文件为依据,为大家介绍一下证券业存在的洗钱风险。
1.内幕交易
洗钱风险:
内幕交易是证券行业特有的,是洗钱的前置罪行,内幕交易产生的非法资产可以通过证券业本身或其他金融行业机构进行清洗,洗钱最常见的例子是将非法所得转移到银行账户。
手法特点:
在影响证券价格的消息发布前不久,客户大量购买或出售证券;
投资者的行为与其投资风格不符,例如,投资者可能从未投资于股票证券,但在某个时点投资股票了;
投资者账户在购买前不久开立或有大量资金;
发行人卖出其证券头寸,同时发布关于该证券的重要公告。
2.市场操纵
洗钱风险:
市场操纵通常是指通过控制或人为影响证券市场来欺骗投资者的行为,操纵者的目的是推动证券价格上涨或下跌,以便从差价中获利。
最普遍的市场操纵方法包括俗称的抽水转储计划,这种骗局涉及用虚假或误导性陈述来兜售公司股票,通常与抬高证券价格或使证券交易量看起来高于实际交易量。适用的基础证券一般价格低,流动性差,交易量小。
手法特点:
发行公司没有明显的业务、收入或产品;
发行公司未能进行所需的信息披露;
投资者的交易显示了这样一种趋势,即收到实物证券或收到转入的股票转让,然后卖出,收益快速从账户中汇出;
一方以高价购买证券,然后以相当大的损失卖给另一方。
3.其他与总结
事实上,证券机构由于分业经营的缘故,并不直接帮投资者管理现金账户,因此,就将清洗后的资金直接注入证券业而言,证券业的风险较银行业相对较低,但是,证券业仍然可能被作为资金中转站,被洗钱分子利用。
高频量化的交易,尤其是不考虑收益的做空交易,的确存在洗钱可能性,对冲头寸的互惠交易可在一方的账户中产生利润,在另一方的账户中产生亏损。在这种类型的交易中,洗钱分子故意在存放犯罪所得的证券账户中产生交易损失,并在看似不相关的证券账户中产生互惠交易利润,而这些证券账户不容易被识别或与洗钱计划相关联。另外,也可以通过以人为安排的价格出售小规模、非流动性发行的股份在各方之间进行转让,而不考虑公平市场价值,从而实现洗钱的目的。
我们不得不承认,市场上的资金鱼龙混杂,各有各的目的,也不全是为了投资,但就利用证券市场洗钱而言,随着证券业自身监控的加强和反洗钱监管的趋严,这部分空间是在快速的、大幅的压缩的,所以,很多跟洗钱手法类似的操作,或许更多还是为了套利吧。
原创文章,作者:爱视财经,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ishizhuan.com/archives/73865.html